走进南宫28
NEWS南宫28:基于斑马鱼研究天麻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成分
来源:郝树雄 日期:2025-03-15编者按 目前,脑血管疾病被视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脑缺血尤为普遍。当前的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以确保脑组织获得必需的氧气供应。然而,这一过程经常伴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发生。天麻(Gastrodia elata,简称GE)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其功效包括缓解中风、抑制肝阳和祛风通络。我们的早期研究已显示天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其有效成分仍需进一步探讨。今日,我们特别回顾了一项2024年11月10日发表在《Phytomedicine》上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光谱效应”分析,使用斑马鱼模型,验证了天麻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有效成分。这一研究弥补了以往化学成分与药效学分开探索的不足,为天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推动中药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为多个成分的作用机制探索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研究亮点 1. 首次结合“谱效关系”与斑马鱼模型: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分析天麻在大鼠血清中的吸收成分和代谢产物,并筛选出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成分,同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活性成分的体内验证,完成从化学表征到生物学验证的全面研究。
2. 多维度靶向筛选,打破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选取模式:运用谱效相关性计算,筛选出与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紧密相关的化合物,如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揭示其多成分协同作用的机制,超越单一成分的研究局限。
3. 利用斑马鱼模型直观验证活性成分:研究中评估了不同处理组斑马鱼的脑血栓面积、脑细胞凋亡程度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天麻提取物及关键成分——对羟基苯甲醛(PHB)、对羟基苯甲醇(PHBA)和天麻素(GA)能有效改善脑血栓形成。
4. 明确天麻中的关键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天麻素(GA)和对羟基苯甲醇(PHBA)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成分,显著减轻脑缺血损伤,为开发标准化中药制剂或创新药物奠定了科学基础。
研究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医中被归类为“中风”。恢复血液供应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但也可能伴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风是全球第三大死因,且脑缺血具高发病率和致残率。本研究强调中医整体观念,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干预CIRI,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潜在有效的传统中药治疗策略。天麻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对“风病”有极佳的疗效。现有研究表明,天麻可以显著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探究其具体有效成分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UHPLC-Q-TOF/MS技术对天麻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药理学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通过分析,天麻中共发现45种化学成分,在大鼠血清中鉴定出87种活性成分,包括25种原型成分和62种代谢产物,探索化学成分的变化与药效学指标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天麻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和其他生化指标改善CIRI,确定了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及天麻素可能为其核心成分。
斑马鱼作为模型对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心血管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对研究血脑屏障及神经血管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构建斑马鱼缺血性卒中模型,评估了天麻提取物的药效,发现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和天麻素能有效改善脑血栓形成。
编者点评 本研究通过UHPLC-Q-TOF/MS技术分析天麻的化学成分,并结合谱效相关性分析,确认了对羟基苯甲醇、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醛为其抗CIRI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这些成分通过Nrf2/HO-1通路激活和凋亡抑制机制,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这一成果不仅对南宫28品牌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新的基础。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3796697644
总部地址:石家庄高坪区宗街道75号